本文分為3個部分
顛覆篇 對上面所述之轉載的內容提出質疑并將其推倒
問道篇 揭示了筆者對真理探求的過程以及對范圍攻擊進行實踐性的研究和思考
解惑篇 揭露范圍攻擊的本質,對各種炮兵以及近戰(zhàn)步兵騎兵的范圍攻擊的合理猜想與解疑
顛覆篇
要說為什么會先對這篇文章提出質疑呢?因為這篇文章從結構上就匪夷所思,這位日本玩家首先提出了自己的實驗結果,然而這個實驗居然是炮兵針對自己的天敵輕型騎兵的….
接著又莫名其妙地做了一些多炮的實驗,不過幸好,最后還總結了一下結論,不然我真的沒明白他做那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這一貼的第一次總結:
管炮因為對目標額外傷害低,讓攻擊更有效率,
這使得它可以比鷹炮更能對騎兵造成較大傷害。
(意思就是造成的總傷害不變,但是管炮對目標的傷害是0,
因此目標的額外傷害全都轉嫁到范圍內的其他單位,讓管炮殺敵更有效率)
而之后的續(xù)集又將近戰(zhàn)兵種擺進來討論并最終得出了第二次總結:
炮兵與近戰(zhàn)兵種兩者共同的特征
原攻擊加上范圍攻擊的總傷害不會超過原攻擊力的3倍
如果在對方密集排列的情況下,攻擊范圍也許可以超過3
炮兵(除管炮以外)的特征
對于直接攻擊的目標會確實造成傷害
范圍攻擊的部分,即使對方是密集排列的情況也只會造成10~20%不到的范圍傷害
管炮,近戰(zhàn)兵的特征
對方是在密集排列的情況下,不會對攻擊目標造成傷害(這是他自己眼花了,嗯嗯)
范圍攻擊傷害與被攻擊對象隊伍密集程度相關,對方單位在緊貼目標的情況下對其造成的傷害甚至可接近100%。
當對方單位處于密集排列的狀態(tài)時,不論攻擊范圍多大,都只能造成三個單位的傷害,但對方若分散至一定程度的話,就能造成多一些單位的傷害。
如上所述就是這個日本人的全部觀點了。因此我很有理由提出以下的質疑:
其一,文章中并無太多實驗數(shù)據(jù),甚至只有單次數(shù)據(jù),那個多個炮轟炸的數(shù)據(jù)就根本沒法看了,完全是無聊。而且對管炮做的分析是以多次結果而不是以單次攻擊結果來說的,因此從歸納法和統(tǒng)計學上來說,這樣的粗糙論據(jù)不足以信服。還有所謂的“管炮對目標不造成傷害而是將傷害轉嫁到范圍中的其他單位因此造成了更多的傷害“這種語言更是不知所云。
其二,前一篇說2種炮,而后一篇說騎兵…這…這并無關聯(lián)的2類兵種使得我似乎被蒙蔽了…但仔細一想,這種手法不是自我催眠嗎?這就像因為主觀認為對,所以只說了有利自己的證據(jù),而并沒有把全局搞清楚。因此我完全可以肯定這篇文章的結論不是窺一豹而見全身,而是盲人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