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奇希望自己的員工創(chuàng)造出產品和服務,比對手好十倍。這意味著,如果員工只是發(fā)現隱藏的效率、調整下代碼,獲得適度的增長,佩奇是不會滿意的。要獲得10倍的提升,需要對問題完全重新思考,極力探索技術可能性的極點,并在此過程中獲得更多樂趣。這種渴望讓Google獲得非凡的成功,它改變了用戶的生活,也讓投資者腰包漸鼓。它的影響超出了Google本身,影響產業(yè),這是一個充滿著流行性跳躍和戰(zhàn)略目標的行業(yè),對于那些渴望CEO提供更多、而不只是漂亮財報聲明的人來說,佩奇的做法成了一盞明燈。
最近幾年,盡管佩奇犯了一些錯,盡管Google的權勢吸引了一些監(jiān)管機構的審查,招來批評。但對于樂觀主義者而言,Google依然是佼佼者。樂觀者們相信創(chuàng)新不只會帶來漂亮的小玩意,還為問題帶來解決方案,為夢想帶來靈感。為了這些人,甚至是為了人類事業(yè),自駕汽車比起每股派息更有價值。毫無疑問,這對佩奇來說是最重要的。
對進展速度不滿,這是佩奇的顯著特征,對于這樣一位老板來說,上述做法顯然有挑戰(zhàn)。GoogleX負責人泰勒(AstroTeller)有一個類比,恰如一臺Dr.Who博士的時間機器運到了佩奇的辦公室,他插上電源線,時間機器就運轉了。佩奇沒有被震住,他只是問:為什么還要插頭。如果完全不用電源是不是更好?泰勒說:“并不是說他對時間機器不興奮,也不是對我們做的事討厭。只是他本身就是這樣的人。總有許多可以改進的,他關注的重點就是下一個10倍提升的點出現在哪里。”
在佩奇很小的時候,他就從大處著眼來思考。佩奇曾說他一直想當一個發(fā)明家,不只是生產小玩意,而是要改變世界。
作為密歇根大學的肄業(yè)生,他從學生領導力培訓計劃中找到一個靈感,它叫“LeaderShape”,指的是“對不可能性的正常漠視”。他后來成了斯坦佛學生,將自己的想法10倍化深入到搜索引擎中,改變世界,這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當Google的廣告業(yè)務飛速發(fā)展,帶來龐大現金時,佩奇便可以自由追求創(chuàng)新了,這些創(chuàng)新與核心業(yè)務并無直接關系。Google開發(fā)郵箱服務,讓讀者可以讀遍全球圖書館。最近,Google還介入ISP服務。
谷歌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CEO拉里·佩奇最近接受了《連線》雜志采訪。當被問及喬布斯生前關于與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tǒng)的“熱核戰(zhàn)爭”(thermonuclear war)時,佩奇打趣道,“你覺得他們做的如何呢?”他質疑蘋果坐擁巨大的開發(fā)資源而忽視革新研究。
佩奇指出,高新科技公司,應該將工作重點專向創(chuàng)新發(fā)明,而非拘泥于現有的產品升級。他表示,目前行業(yè)的領導者與媒體太過關注競爭。實際上,“高科技領域,鮮有通過激烈競爭而應運而生的革命性產品。如果傾其所有,只是為了打擊那些做著一樣事情的公司,工作時又怎會有興奮之情?這就是一些公司隨著時間而衰落的原因,它們只會在已有的事情上去做一些微小改良,但是增量式改善到頭來只會變得過時落伍!
在談到Google X項目時,佩奇表示,這一產品實驗室專注于突破與非增量式革新。
他說,在做新事方面,谷歌一直面臨著爭議。但是他認為,“我們有這么多錢、有這么多人,為什么不能做更多一些的事情?你可能會說,蘋果只專注于非常非常少的東西,而目前看來對它們來說也確實不錯。但是我覺得這并不能令人滿意。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大量機會可以利用技術讓人們生活得更好。而谷歌可能只是做了其中的0.1%,所有的科技公司加起來可能也只有1%。那意味著99%都是處女地。投資者往往擔心,你們這些人把太多錢花在這些瘋狂的事情上,但是這些事現在變成最令人興奮的事,比如YouTube、Chrome、Android。如果你不愿意做這些‘瘋狂的事情’,那么你實際上是在犯錯。”
在被問及谷歌社交網絡Google+的誕生,是否為了與Facebook競爭時,佩奇否認了這一觀點,“我并不是這樣想的。Facebook在這一領域確實十分強大,但是他們的產品做的并不夠好。我們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其他公司失敗么?不,我們其實并不這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