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北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為大家準備了最全的高考試題和答案,讓小伙伴們能自己查詢一下自己在考試的時候答案究竟有多少分把握,讓小伙伴們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掌握高考多少,因此想要試試的小伙伴,趕緊到西西進行下載吧。
2017湖北高考語文試題:
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貴族利用龜甲獸骨占卜吉兇時寫刻的卜辭和與占卜有關的記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發(fā)現對中國學術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甲骨文的發(fā)現證實了商王朝的存在。歷史上,系統(tǒng)講述商史的是司馬遷的《史記殷本紀》,但此書撰寫的時代距商代較遠,即使公認保留了較多商人語言的《尚書•盤庚》篇,其中亦多雜有西周時的詞語,顯然是被改造過的文章。因此,胡適曾主張古史作為研究對象,可“縮短二三千年,從詩三百篇做起”。從甲骨文的發(fā)現,將商人親手書寫、契刻的文字展現在學者面前,使商史與傳說時代分離而進入歷史時代。特別是1917年王國維寫了《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xù)考》,證明《史記•殷本紀》與《世本》所載殷王世系幾乎皆可由卜辭資料印證,是基本可靠的。論文無可辯駁地證明《殷本紀》所載的商王朝是確實存在的。
甲骨文的發(fā)現也使《史記》之類的歷史文獻中有關中國古史記載的可信性增強。因為這一發(fā)現促使史學家們想到,既然《殷本紀》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馬遷的《史記》也確如劉向、揚雄所言是一部“實錄”,那么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中所記錄的夏王朝與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虛構,特別是在20世紀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時期,甲骨文資料證實了《殷本紀》與《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歷史學家開始擺脫困惑,對古典文獻的可靠性恢復了信心。
甲骨文的發(fā)現同時引發(fā)了震撼中外學術界的殷墟發(fā)掘!拔逅倪\動”促使中國的歷史學界發(fā)生了兩大變化:一是提倡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古史辯派對一切經不住史證的舊史學的無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國古史上科學的考古資料的極端貧乏;二是歷史唯物主義在史學界產生了巨大影響,1925年王國維在清華國學研究院講授《古史新證》,力倡“二重證據法”,亦使中國歷史學研究者開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這些歷史因素對近代考古學在中國的興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開始發(fā)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繼續(xù)尋找甲骨。而第二次發(fā)掘時,已從主要尋找甲骨變成了對整個遺址所有遺存的科學發(fā)掘。
甲骨文的發(fā)現還大大加速了對傳統(tǒng)的中國文字學的改造。漢代以后中國的文字學家崇尚許慎的《說文解字》,傳統(tǒng)的文字學主要是《說文》學;但由于北宋以來金石學的發(fā)展,特別是對金文的研究,已不斷地用商周古文字對《說文》的文字學進行補充。到了清代,對金石學的研究進一步深入,使《說文》的權威性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甲骨文的發(fā)現提供了漢字的早期形式,其構成離小篆甚遠,多有象形、會意文字,令當時學者眼界大開。《說文》以小篆為本解釋字源的理論難以維持,自此中國文字學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摘編自朱鳳瀚《近百年來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2017湖北高考語文試題古詩: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勸學》指出,蚯蚓雖然身體柔弱,卻能“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專一的緣故。
(2)在《出師表》開頭,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劉備過早去世“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時。
(3)在《永遇樂(千古江山)》中,辛棄疾回顧了元嘉年間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劉義隆本希望能夠“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終卻“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