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軟件園多重安全檢測下載網(wǎng)站、值得信賴的軟件下載站!
軟件
軟件
文章
搜索

首頁西西教程高考考研 → 2010年上海高考語文試題含答案公布

2010年上海高考語文試題含答案公布

相關軟件相關文章發(fā)表評論 來源:本站整理時間:2010/6/20 11:56:11字體大。A-A+

作者:佚名點擊:535次評論:0次標簽: 語文

  • 類型:教育學習大。140KB語言:中文 評分:8.0
  • 標簽:
立即下載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上海卷)
語文試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試設試卷和答題紙兩部分,試卷包括試題與答題要求,所有答題必須涂(選擇題)或?qū)懀ǚ沁x擇題)在答題紙上,做在試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題前,務必在答題紙上填寫準考證號和姓名,并將核對后的條形碼貼在指定位置上。
3.答題紙與試卷在試題編號上是一一對應的,答題時應特別注意,不能錯位。
4.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一、閱讀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16分)
筆 墨 的 超 越
①毛筆、墨是中國書法和繪畫的主要工具,原本并無奇特之處,不過分別是由獸毛與熏燒的煙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國的書畫藝術史上,它們始終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漢代蔡邕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的確,毛筆是中國書畫成為藝術的關鍵因素之一 。 “墨分五色”,足以展現(xiàn)萬類的繽紛,更是中國藝術家的常識。毛筆的錐體造型,具有“鋒出八面”的能力;墨與水的調(diào)和,經(jīng)過宣紙的洇化,可產(chǎn)生變幻莫測的效果。
③筆墨的造型過程一般不可重復,書法和繪畫,雖是靜態(tài)地呈現(xiàn)在紙上,卻可以在人們心中喚起強烈的動感。沈尹默說,在欣賞書法時,“不但可以接觸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還會感到音樂般輕重疾徐的節(jié)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靜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樂的節(jié)奏”! 中國的書法與繪畫藝術,因筆墨的性能,具有了獨特的表現(xiàn)能力與藝術魅力。簡單的書寫或皴擦、普通的黑白兩色,竟然以簡馭繁、以靜寓動,勝過 了許多復雜的藝術。宗白華認為:“中國音樂衰落,而書法卻取代了音樂成為一種表達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術。”其中或有溢美之詞,但也足見中國人對筆墨藝術的特殊感 情。
④這種特殊感情的形成,不僅由于筆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筆墨與文人長相廝守,須臾 不離,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靈。因此,筆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筆”可以“生花”,筆底可走“龍蛇”,甚至文人也被稱為“墨客”——工具與人,達成了性靈的相通。在長達數(shù)千年的歷史里,筆墨成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現(xiàn)手段之一。相傳鍾繇說過:“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筆跡界破空間。成為人們傳達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國書法和繪畫的文人傳統(tǒng)。
⑥在這一傳統(tǒng)中,筆墨超越了物質(zhì)的限制,而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潛說:“例如寫字,橫、直、鉤、點等等筆畫原來都是墨 涂的痕跡,它們不是高人雅士,原來沒有什么‘骨力’、‘姿態(tài)’、‘神韻’和‘氣魄’。但是在名家書法中我們常常覺到‘骨力’、‘姿態(tài)’、‘神韻’和‘氣魄’。”這些感受,與其說是一個普通的欣賞者通過想象、移情獲得的,毋寧說是中國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觀念向筆墨藝術活動持續(xù)貫注的結(jié)果。
⑦在中國古代教育中,對調(diào)筆用墨,有一系列的規(guī)范.《弟子規(guī)》說:“墨磨偏,心不端。”執(zhí)筆要求“腕平掌豎”,因為“心正則筆正”,反之“筆正”可見“心正”。在運筆的過程中,要求“中鋒”和“藏鋒”,因為“中則正”、 “君子藏器”。何以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因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書論家項穆說:“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筆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靈才是目的?雌饋硭坪跏羌夹g性的活動,所寄寓的卻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煉的目標。
⑧于是“技進乎道”,筆墨的訓練轉(zhuǎn)化為道德人格的修煉。黃庭堅認為,蘇軾能拔萃于宋代書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終莫能及爾”。而人格的修煉,最終又服從于社會的總體目標,所以項穆又說:“正人心,所以嫻 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觀念,在此被落實到了筆墨的操守中。這種筆墨活動,已經(jīng)不再以藝術家的培養(yǎng)為鵠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會人的塑造為旨歸。
⑨有趣的是,與這種道德目標明確的修煉方式并存的,還有一種游戲的取向,所以“游戲筆墨”成為一個成語——口它常常指作文的態(tài)度。宋代米芾說:“要之皆一戲,不當問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在這種游戲中,筆墨的藝術成為精神逍遙、心靈棲居的園地,技術的工巧與否并非關鍵。莊禪的哲學,由此流動 于筆墨之中,與道德人格的修煉一樣,浸潤著中國文人的情懷。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內(nèi)容。(2分)
2.簡析第③段中兩處畫線句作用的異同。 (3分)
3.下列對第④段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種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說的中國人對藝術的贊美之情。
B.“不僅由于”表明下文將進一步闡述筆墨對于中國人的意義。
C.在結(jié)構(gòu)上,這一段有承接上面兩個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處獨句成段,表達內(nèi)容更明確,文章層次也顯得更為清晰。
4.第⑤段中加點詞“性靈”的意思是。 (2分)
5.聯(lián)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處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因為 B.何況 C.可見 D.雖然
6.從全文看,筆墨的“超越”可以歸納為哪些要點? (4分)

(二) 閱讀下文,完成第7一12題。(20分)
天目山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積存已久的一個念想,不是為觀光,是為了那些大樹。幾十年里,只要說到樹,天目山就從父親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說,假如你沒去過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樹。其實不全是為了樹,我知道,是為了一個人。幾十年來,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親的眼神就會倏然暗淡下去,她的雙眼仿佛是海潮淹沒的沙灘。她喃喃說,我要 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變成一種夙愿和儀式,無論是為了樹,還是為了人。
③只是,我沒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會遇上那樣一場彌天大霧。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呼嘯而過,遠山近樹忽而不見了。山中古老的禪源寺,隱匿在蒼白的霧氣里。下車尋路,林間的青石板小徑如雨潑過似的,濕漉漉地膩滑,只幾步便消失在濃煙樣的水霧中。
④母親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紗幕被她的腳步豁開一個缺口,影子穿過去,紗簾瞬間又閉合了。山路通往林深處,在那深不可測的綠巷中,我隱約看見了一排排樹,昂然立于路旁。它們竟是那樣的高大,濃密的云霧遮去了樹梢,樹尖伸到望不見盡頭的天上去了;最令人驚嘆的是樹干之直,刀削般筆挺,像一根根氣度軒昂的羅馬石柱,支撐著綠屋的穹頂。褐色的樹皮一片片如鱷魚的鱗甲,已被千年的風霜錘磨成堅韌的巖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樹下了呢? 鮮血從他年輕的胸膛里流淌下來的時候,他或許就靠在了那棵大樹的樹干上。他依托了大樹,所以犧牲的那一刻仍像樹一樣站立。龍爪般的樹根至今還留著他的血跡,只是被蒙蒙的霧氣暫時稀釋了。
⑥那個無風無雨的春 日,那些被父親無數(shù)次贊頌和崇仰的天目山大 樹,就這樣從漫山飄忽的濃霧中,和那個叫蕭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隱若現(xiàn)地走來。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聽見他腳上沉重的鐵鏈,一聲聲從森林盡頭傳來。我不知道他在匆匆離去前,是否還有心情觀賞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樹。57年前的樹葉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見他灼熱的目光仍在枝條上纏繞。
⑦半個世紀過去了,如今我所見的,是被他熟讀過的那些樹。陡峭的石階兩旁,柳杉武士樣雄偉,順坡排列,陣勢逼人。再抬眼,金錢松破霧而出,穿云摩天,傲氣十足。若不是彌天大霧遮擋了視線,就可望見懸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幾百棵千年銀杏。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黃葉燦爛,一片金光四射。
⑧幾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遠的樹。當那一排槍聲在冰冷的山谷里響起來的時候,惟有這些樹,是沉默的目擊者。后來那些離亂夢魘的歲月,仍是這些樹,在荒野莽叢中陪伴他。他年輕的生命終止在27歲那個年紀,大樹卻已千年。
⑨母親依然走在前面。從上山那一刻起,她的雙目就被山巒霧氣染得濕潤。樹林深處鳥鳴啁啾,聲聲如歌,讓人想起遙遠的青春季節(jié):一群女生歡笑著從禪源寺的臨時課堂上跑出來,手拉手圍著寺前的老銀杏樹,雄壯的抗日軍歌驚飛了樹上的小鳥……待她幾年后重回天目山,卻是被押解著,一步步踩著前頭他沉穩(wěn)的腳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見他坦然的目光,如陽光下流淌的山澗小溪,從石縫里透出烏亮的光澤。
⑩母親站住了,站在一棵柳杉樹下。樹身奇粗,三人合抱僅圍大半圈,瘢痕累累,深藏的皺褶中寫滿滄桑。枝條上沒有一片綠葉,惟有軀干依然屹立,像一尊古老的石像。在我的驚嘆中,母親說,這就是真正的大樹王,現(xiàn)在它死了。五十多年前,我曾見過它活著的樣子,樹冠就像一把巨大的傘,整個開山老殿都被它遮住了。一陣山風襲來,霧氣旋轉(zhuǎn)著,雪花般從它粗糙的枯枝中穿過。剎那間,油綠的樹葉似一樹繁花,綴滿了它堅韌的枝干,青枝搖曳,生機盎然,滿山坡都是杉葉林濤的嘩響。大樹王在我的想象中復活,抑或說它從未死去。

⑾霧越發(fā)濃了,洇濕了母親的頭發(fā)。父親說,他們已是第三次到天目山了,但沒有人知道那個57年前被槍殺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里。我說,你找不到他,因為他已經(jīng)變成了一棵樹。
⑿世事變遷,惟有天目山的樹,是永遠的。為著他們那一代人的理想,半個世紀之后我們依舊對他們深懷敬意。然而,在縹緲的霧中我們似乎模糊了他們理想的內(nèi)容。山民說,天目山東西兩峰之巔,各有一池,池水清冽,冬夏不涸,頗似雙目仰望蒼穹,故得名“天目山”。我想象 那清澈的池水,像是他在詰問蒼穹。
⒀山林寂靜,水氣迷茫。霧中影影綽綽的大樹 無言,沒有回聲。
7.第①段中畫線句運用比喻的表達效果是。(2分)
8.第②段這句話的含義是。 (2分)
9.從表現(xiàn)手法上,選擇一個角度對第⑨段作賞析。 (3分)
10.根據(jù)文中的內(nèi)容,介紹蕭洪明其人。(不超過60字)(3分)
11.對文中寫“樹”分析正確的兩項是(6分)
A.描寫霧氣越來越濃厚,烘托了天目山大樹悠久的歷史滄桑感。
B.第④⑦段寫樹形神兼?zhèn),賦予了樹軒昂、雄健、不屈的氣質(zhì)。
c.描寫“大樹王”死而復生的情景,突出了它頑強的生命活力。
D.濃墨描寫大樹,層層鋪敘,為篇末揭示贊美先烈的主旨服務。
E.本文以登山行蹤為順序,始終貫穿對大樹的描述,脈絡清晰。
F.天目山的樹在父母眼里是一種植物,在作者眼里是人的象征。
12.第⑿段中寫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圖是。 (4分)

(三)默寫。(6分)
【任選6空,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
13.(1)青海長云暗雪山, 。(王昌齡《從軍行》)
(2) ,晉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3) ,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 (韓愈《師說》)
(5) ,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6)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柳宗元《小石潭記》)
(7)吾生也有涯, 。(《莊子•養(yǎng)生主》)
(8)香稻啄馀鸚鵡粒, 。(杜甫《秋興》)
(四) 閱讀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題。(8分)
[越調(diào)] 平湖樂
堯廟秋社 王惲
社壇煙淡散林鴉,把酒觀多稼。霹靂①弦聲斗高下,笑喧嘩,壤歌亭外山如畫。朝來致有,西山爽氣,不羨日夕佳。
[注]①霹靂:琴名。
14.簡要描述堯廟社日中的村民活動。(2分)
15.對這首散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曲描寫堯廟社日活動情景,展現(xiàn)了當?shù)氐拿耧L民俗。
B.“社壇煙淡散林鴉”暗示了村民舉行祭祀活動的季節(jié)。
C.“山如畫”描寫遠山明麗的風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動。
D.本曲用詞清新高雅,但是整體仍不失通俗樸茂的本色。
16.“不羨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課本哪首詩中的詩句? 借此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3分)

(五) 閱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17分)
①歐陽公諱曄,字日華。自為布衣,非其義,不輒受人之遺。少而所與親舊,后或甚貴,終身不造其門。初為隨州推官,治獄之難決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數(shù)百人,轉(zhuǎn)運使疑其積物多而僧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兩饋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聽我言乎? 今歲大兇,汝有積谷六七萬石,能盡以輸官而賑民,則吾不籍汝。”僧喜曰:“諾。”饑民賴以全活。
②陳堯咨以豪貴自驕,官屬莫敢仰視。在江陵,用私錢詐為官市黃金,府吏持帖,強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當有文符。”獨不肯署。堯咨諷轉(zhuǎn)運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陽,素號難治,乃徙公治之,至則決滯獄百余事。桂陽民有爭舟而相毆至死者,獄久不決。公自臨其獄,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飲食之,食訖,悉勞而還于獄,獨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動惶顧,公曰:“殺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視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獨以左手,死者傷在右肋,此汝殺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殺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臨事明辨,猶古良吏,決獄之術多如此。所居,人皆愛思之。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少而所與親舊 (2)終身不造其門
(3)素號難治 (4)乃徙公治之
18.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A.饑民賴以全活 以吾一日長乎爾
B.至則決滯獄百余事 他植者則不然
C.去其桎梏而飲食之 恍驚起而長嗟
D.決獄之術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5分)
(1)堯咨諷轉(zhuǎn)運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陽民有爭舟而相毆至死者,獄久不決。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歐陽曄怎樣的心理? (3分)
21.本文表現(xiàn)了歐陽曄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質(zhì)。(3分)

(六) 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3分)
九 疑 山 圖 記
①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稱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謂之九疑。
②九峰殊極高大,遠望皆可見也。彼如嵩、華之峻崎,衡、岱之方廣,在九峰之下,磊 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數(shù)。中峰之下,水無魚鱉,林無鳥獸,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往往見大谷長川,平田深淵,杉松百圍,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飛流,異竹雜華,回映之處,似藏人家。實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為洞庭。不知海內(nèi)之山,如九疑者幾焉?
③或曰:“若然者,茲山何不列于五岳?”對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萬里臣妾;國門東望,不見涯際;西行幾萬里,未盡邊陲,當合以九疑為南岳,以昆侖為西岳,衡、華之輩,聽逸者占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園囿耳。但苦當世議者拘限常情,牽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創(chuàng)也,如何?”
④故圖畫九峰,并隨方題記,傳于好事,以旌異之。
【注】①封君:領受封邑的貴族。 ②表:標記。
22.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2分)
23.簡析第②段中“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的表達效果。(2分)


24.對“聽逸者占為山居”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任憑隱居者將衡山、華山據(jù)為己有。
B.聽說逃亡者到衡山、華山安家藏身。
C.聽任出世者在衡山、華山結(jié)廬隱居。
D.聽說出世者在衡山、華山安居生活。
25.從句式的角度賞析第②段中的畫線句。(3分)
26.簡述本文的寫作意圖。(4分)

二、寫作70分
27.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丹麥人去釣魚會隨身帶一把尺子,釣到魚,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將不夠尺寸的小魚放回河里。他們說:“讓小魚長大不更好嗎?”兩千多年前,我國孟子曾說過:“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細密的漁網(wǎng)在池塘里捕撈小魚,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魚。
實際上,其中的道理也貫穿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許多方面。

 

 

 

 

 

 

 

 

 

 

 

 

 

參考答案

一 閱讀80分
(一)
1.筆墨是中國書畫成為藝術的關鍵因素。
2.兩處引用闡明了筆墨藝術的魅力;引用沈尹默的話闡明筆墨藝術可以在人們心中喚起強烈的動感,引用宗白華的話闡明筆墨藝術勝過許多復雜的藝術。
3.A
4.情感和美感
5.D
6.筆墨超越了物質(zhì)的限制,而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筆墨的訓練轉(zhuǎn)化為道德人格的修煉。筆墨的藝術成為精神逍遙、心靈棲居的園地。
(二)
7.形象地寫出了母親眼眶里飽含著淚水,表達了母親的悲傷之情
8.去天目山,不僅是為了看樹,更是為了緬懷先烈,這是積久的愿望和莊重的活動
9.虛實結(jié)合,將現(xiàn)實場景與歷史回憶交織起來(由林中景色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歲月;歡快的場景與悲壯的場面形成對比),突出了蕭洪明堅毅不屈的形象,表達了母親對青春歲月的追念。
(五)
17.(1)交往 (2)到 (3)一向 (4)調(diào)任
18.C
19.(1)陳堯咨暗示轉(zhuǎn)運使讓歐陽公離開,不讓(他)留在州府。 (2)桂陽有爭船而互相斗毆至死的人,(這個)案件長久沒能判決。
20.對僧人賄賂不以為然,對處理好此事自信從容,安撫僧人。
21.廉潔 愛民 正直 睿智
(六)
22.規(guī)模和得名緣由
23.這句話描寫了山中若有若無的蟬蠅一類的聲音,以聲襯靜;突山了九疑山中峰之下的靜寂。
24.C
25.這句話整散結(jié)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的山峰兼有嵩、華、衡、岱的特點,強調(diào)其峻峭與宏偉,節(jié)奏鮮明;再用散句描摹這樣的山峰很多,句式參差,富于變化。
26.九疑山地處衡山之南,宏偉美麗;卻不能列于五岳;作者撰文對此表示不滿;希望人家認識九疑山特有的長處。
二、寫作70分

    相關評論

    閱讀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 已有人給出評價!

    • 8 喜歡喜歡
    • 3 頂
    • 1 難過難過
    • 5 囧
    • 3 圍觀圍觀
    • 2 無聊無聊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

    發(fā)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0)

    昵稱:
    表情: 高興 可 汗 我不要 害羞 好 下下下 送花 屎 親親
    字數(shù): 0/500 (您的評論需要經(jīng)過審核才能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