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章我會講解如何去訪問一個事件對象。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注冊了事件處理程序,對于事件我們還想更深入的了解。我們想知道事件發(fā)生時候的鼠標位置,我們想知道用戶按下了哪些鍵。這些都是可能的,雖然這部分有很多煩人的瀏覽器兼容性問題。(這里可以快速查看瀏覽器兼容性列表)。
要讀出事件的屬性,必須要先能訪問到事件。
瀏覽器兼容性
站在瀏覽器戰(zhàn)爭的角度看,Netscape實現(xiàn)了一個訪問模型(后來被W3C做借鑒)和很多的事件屬性,同時微軟也做了同樣的事情。當然這兩種模型是完全不兼容的。但是就像我們再簡介里面說的,如果
1 if (W3C/Netscape) {<BR> use W3C/Netscape model for access and property names<BR>}<BR>else if (Explorer) {<BR> use Microsoft model for access and property names<BR>}<BR>
這樣是不正確的解決兼容性問題的辦法,他會讓一些能執(zhí)行大部分代碼但是沒有考慮到的瀏覽器失去作用。所以我們得先訪問一個事件然后再分別讀取他的屬性。
我們先來討論訪問事件的問題,事件屬性會在后面討論。
W3C/Netscape
在W3C/Netscape事件訪問模型中事件會被當做一個參數(shù)傳遞給事件處理程序。所以如果你定義一個事件處理程序
1 element.onclick=doSomething;<BR>
doSomething()就會把事件當做一個參數(shù)。習(xí)慣上保存在一個e變量中,當然你可以改成任何名字:
1 function doSomething(e) {<BR> // e gives access to the event<BR>}<BR>
這是完全自動的,不需要其他的代碼。在匿名函數(shù)中你可以這樣寫:
1 element.onclick = function (e) {alert('Event type is ' + e.type)}<BR>
微軟
在微軟的事件訪問模型中有一個特別的屬性window.event包含最后一個發(fā)生的事件。
1 element.onclick = doSomething;<BR><BR>function doSomething() {<BR> // window.event gives access to the event<BR>}<BR>
或者
1 element.onclick = function () {alert('Event type is ' + window.event.type)}<BR>
Event和event
注意到還有一個古老的Netscape屬性window.Event。IE不認識這個,Netscape 4也會曲解他。所以寫的時候一定要確保event是小寫e開頭的。
跨瀏覽器的事件訪問
很幸運的是要寫跨瀏覽器訪問事件的腳本還是很簡單的:
1 element.onclick = doSomething;<BR><BR>function doSomething(e) {<BR> if (!e) var e = window.event;<BR> // e gives access to the event in all browsers<BR>}<BR>
如果e不存在那么就給他賦值window.event,F(xiàn)在e在所有瀏覽器里面都表示事件。
與內(nèi)聯(lián)式的事件處理程序合并
在內(nèi)聯(lián)式的注冊模型中,你必須把event傳遞給函數(shù):
1 <pre onclick="doSomething(event)"><BR><BR>function doSomething(e) {<BR> alert(e.type);<BR>}<BR>
雖然在微軟模型里(window.)event是正確的屬性,其他瀏覽器也能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