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1.7.10自定義礦物生成器mod是一款好用的模組,使用后即可讓礦物更好的生成,符合玩家自己的需求。
簡介:
圖示中的礦脈默認生成率1.0,規(guī)模1.0。
標準 StandardGen:作為參考的分布模型。
層狀LayeredVeins:小型的、罕見的并伴隨著2~4個分支的主礦脈。
礦物緊密相連,跨度較大。有一個較明顯的核心。
垂直VerticalVeins:獨立的,垂直的礦脈,不伴隨主礦脈。
從基巖開始向上延伸。礦物緊密相連,由于深度限制導(dǎo)致不會很長。
簇狀SmallDeposits:小型的沒有分支的主礦脈。與標準分布相似。
見下方示例。
稀疏SparseVeins:大型的,充填著少量礦物的礦脈。因為單位體積內(nèi)的礦物較少,所以其整體會跨度較大。你很難區(qū)分自己是在采集普通的散落的礦石,還是身處這樣的礦脈中。它們很難被發(fā)現(xiàn),也難以追蹤。
見下方示例。
管狀PipeVeins:始于地圖底部,短小稀疏的,向上延伸的礦脈。
圖中分別展示了管狀的鉆石礦脈,簇狀的金礦脈,稀疏的煤礦脈。
由于煤礦本身密度就比較高的緣故。。。它看起來并不是那么的稀疏。。。
巖漿LavaDeposits:小型的沒有分支的主礦脈。只生成在地圖底部的巖漿池內(nèi)。影響到原版巖漿池生成的mod將會間接的影響到這類礦脈的生成。
沒有哪一種礦物默認支持該選項,你需要自己將他添加到某個模組的某種礦物下。開啟抖M模式。
云狀StrategicCloud:大型的,較稀疏的,不規(guī)則的云狀礦脈。比較罕見的、它會跨越相鄰的區(qū)塊。它擁有可調(diào)節(jié)的礦產(chǎn)總量,其較低的礦物密度將花費你很多時間與精力。其存在的意義是讓玩家主動探索然后花費時間獲取半永久性的礦物儲量。
和其名字相應(yīng)的屬性,極具戰(zhàn)略意義的云狀礦脈。它的生成率很低,真的很低。
為了找到它,我將煤礦,鐵礦,金礦都設(shè)置為了云狀,并將生成率提高到了2.0。
我清空了很大一片地方才找到這么一個。而且還是煤礦的。所以請不要被它的描述欺騙了。
當然,你可以開啟高級選項,然后單獨的編輯某一種礦脈的生成率和規(guī)模。
巨型HugeVeins:非常大,很罕見的主礦脈。每一處主礦脈都會伴隨數(shù)條細長的分支。過于纖細的分支也許會沒有礦物生成。長度驚人的分支使其難以完全隱藏在地下。玩家一旦發(fā)現(xiàn)一處主礦脈,就能從中獲取大量的礦物。對單人玩家而言,其罕見程度難免有些讓人沮喪。對于服務(wù)器而言,多人合作使其更容易被發(fā)現(xiàn),一處礦脈足夠讓一支團隊使用很久?捎糜谠黾佣嗳松骐y度。鳴謝:基于來自MC論壇的dyrewulf反饋設(shè)計。
聽起來很Dio的一個設(shè)定,然并卵,默認情況下,哪兒都沒有這個選項。
散落HintVeins:單個的礦物,通常散落在各個高度(密度約等于原版鐵礦),它們會替換掉泥土、砂礫和沙石(不包含草方塊和沙子)。它們更容易在接近地表的地方被發(fā)現(xiàn)。若不是作為一個大型的,罕見的沉積物的子分布的話,將會很難被發(fā)現(xiàn)。它的生成率與高度成反比,而不與礦脈生成率掛鉤。因為它假定其父分布的生成率將基于此放縮。
沒有哪一種礦物默認支持該選項。
如何安裝:
拖入mods文件夾(需要API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