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IM工具集是由北京互聯(lián)立方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2012年3月發(fā)布的Autodesk Revit軟件基礎之上的本地化功能插件集。目前版本是2014版本,可以在Autodesk Revit 系列軟件的2014版本上運行。
isBIM工具集是一個Revit插件,它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用的功能,首先,它好像是免費的,但是需要注冊,問題申請注冊碼的郵件發(fā)過去好幾天了,根本沒有回復,開發(fā)這個插件的公司是工程咨詢類的,安裝完成軟件后,在Revit界面中出現(xiàn)isBIM工具菜單,應該說大部分功能都是針對機電專業(yè)的。
軟件評測:
下面分別就這幾個功能詳細測試,第一個墻體自動開洞功能,這個功能看起來還是很實用的,在機電管線較多的情況下,如果一個個開洞會有很大的工作量,該墻體開洞功能提供了多種自動開洞方式,選擇墻體自動生成所有洞口,選擇機電管線生成洞口等。
我們還可以對自動開洞進行多種設置,比如設定洞口相對于管道的大小,可以自動根據(jù)管線尺寸生成對應的洞口尺寸,還能設置洞口和墻體的關聯(lián),當管線更改時,改動可能自動剛更新,看起來功能很強大。
但是,事實上,這個自動開洞功能有很多限制和問題,比如用該功能自動生成管道在墻體的洞口,選擇這個洞口和該管道,運行碰撞檢測,會發(fā)現(xiàn),Revit會認為兩個構件是有沖突的,應該是這個洞口族有問題。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該功能只能在一個文件中使用,它不能識別鏈接的文件中的構件,就是說它根本沒有考慮到專業(yè)的協(xié)同問題,一般情況下,建筑跟結構模型是由不同的專業(yè)的人創(chuàng)建的,應用Revit的一大關鍵就是專業(yè)協(xié)同,要么工作集要么鏈接模型,所以,這個自動開洞功能其實真的沒什么實用價值。
第二個功能是管道自動標記,功能簡單,自動或者手動標記繪制的管線,當前智能針對風管和橋架,它實用的是類別標記族,相比系統(tǒng)自帶的“繪制時自動標記”它可以設定標記的間距,進行多次的標記,而“繪制時自動標記”一段管線只能標記一次。第四個功能創(chuàng)建偏移管道,針對風管和管道,暫未發(fā)現(xiàn)在什么情況下有用!
第五個功能管線避讓,個人認為這應該是最有用的一個了,尤其是在進行管線綜合的時候,一個很大的工作量就是進行這個管線的避讓,對于噴淋來說有其如此,它能自動創(chuàng)建管線的生降彎,如下圖所示,不管是水平管還是垂直管的避讓都可以完成的很完美,但是同樣的問題,它也不能識別鏈接模型中的文件,也就是說沒有考慮專業(yè)協(xié)同問題,不過,自己專業(yè)的避讓還是可以用該工具方便的完成的,它只針對風管和管道,橋架無法使用。
相比于鴻業(yè)BIM提供的管道升降命令,isBIM提供的管道避讓無法生成Z型彎,而只能生成U型彎,當然,鴻業(yè)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BIM解決方案,isBIM僅僅是個工具集而已。
第六個命令多排管自動標注,它使用的是管道標簽族,自動標注多跟并排的管道,只能在平面視圖中使用,事實上,Revit2013之后的版本在三維視圖中也能使用該標簽對視圖進行注釋,所以,如果不能再三維圖中使用那么它還是不太完美。
下面是三個命令分別是布置噴淋頭、連接噴淋支管、生成P型存水彎,布置噴淋頭的時候要選擇房間,建筑要先放置房間信息,出發(fā)點是好的,但絕對是硬傷,因為現(xiàn)階段還沒有涉及這些虛擬的信息,當前所謂的BIM僅僅是停留在三維實體模型的階段,也許以后有用,但現(xiàn)階段用不到,因為根本沒法用。
它提供的碰撞檢測是一個很搞笑的命令,只能針對風管、水管跟梁的碰撞,運行后在碰撞部位顯示一個橢圓的標記,經(jīng)過測試,這個橢圓的標記是三維模型線繪制的,你運行幾次該命令就會生成多少個橢圓,在Revit中已經(jīng)亮顯了碰撞的構件,不知道這個功能是出于什么考慮,且不說能夠應用的構件這么單一。
這個局部3D視圖跟COINS Section Box插件提供的功能幾乎完全一樣,鴻業(yè)BIM和橄欖山快模同樣提供了該功能,貌似很吃香的樣子。
功能列表:
2013 isBIM工具集2012版本目前主要功能集中在Revit MEP及Revit Architecture兩個模塊,
主要功能包括:
* 自動標注墻厚;
* 實現(xiàn)同心圓弧標注;
* 風管、管道的自動、手動標記;
* 管路避讓功能;
* 批量布置噴淋頭、與支管連接等;
* P型、S型存水彎的生成及布置;
* 批量多管并排標注;
* 碰撞檢測信息顯示;
* 創(chuàng)建偏移風管、管道;
* 批量添加保溫層厚度;
* 局部3D剖視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