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騰訊不掀開用戶的裙子,怎么知道穿著360的內褲,同理360也一樣。也許360可以說,騰訊6億多的用戶,閉著眼睛都能知道。但是有準你360閉著眼睛試一個,失去了用戶行為分析,你拿什么資本在互聯(lián)網競爭,所以除去其他因素不說,說道用戶隱私竊取,誰都逃不了“賊”的干系。包括移動互聯(lián)市場也一樣,信息戰(zhàn)已成為商家競爭一大利器,與其冒著當被告的風險收購,收買個內鬼搞“諜戰(zhàn)”,不如不動聲色的用軟件植入竊密,頂多把戲暴露,拿潛規(guī)則說事。
資本總是不擇手段的逐利,包括手機行業(yè),大家可能遇到過手機頻繁收到的廣告,通過想法是被移動運營商賣了,不可否認,這種現(xiàn)象是存在的,但是,可不是移動運營商會賣,你的信息可能已經在你內置某種應用的時候被出賣了。舉個例子,大家可能都喜歡APP store的下載應用,更有手機達人不把手機的開放功能玩遍誓不罷休,這無可厚非,這本來就是迎合買家的賣點,差異化的產品,我們花大價錢買下,不玩差異化玩啥?但是,壞人正是利用這一點。據(jù)手機安全公司Lookout統(tǒng)計,泄密隱患在APP store和Andriod Market的免費應用中普遍存在(怪不得我們感慨我們的桌面,免費的午餐是沒有滴,一分錢不賺,你想不通,商家更想不通),在APP store中,14%的免費應用存在泄密隱患,不要小看這14%,如果乘以海量的應用,那么成千上萬款泄密應用將使你手機隱私暴漏出來。而且這只是抓個典型,就如抓360和騰訊出來一樣,著裝無辜的并不一定是好人,不要說潛規(guī)則,一兩個人能定了這個規(guī)則嗎?要是那樣,法律就起作用了。
那如果說通訊錄、通話、短信會泄密,那相對高端的手機支付會不會泄密呢?會!因為只要涉及到數(shù)據(jù)傳輸,安全性就無法保證。雖然現(xiàn)在對互聯(lián)網支付規(guī)范嚴格,加密手段復雜,但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或許你的表面利益未受損失,但是行為、行蹤或許已經暴漏無遺。那么要不裝個殺毒吧。哈哈,后面省略幾百字。
那該怎么辦?“涼拌”吧,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互相制約,互相利用,而作為用戶,我們只能感受我們使用體驗,刁難一點,發(fā)發(fā)牢騷。即便如3Q事件一樣,大規(guī)模的抗議,結果無非是“漁翁得利”,而對于我們只是一場熱鬧的秀場罷了。僅此而已。
360貌似站在道義的高度,而騰訊卻擁有用戶的廣度,掃描穩(wěn)私,查看個人電腦上的東東其實這是兩家常干的事情,Google都是在到處被曝收集用戶穩(wěn)私,更何況在我們國內,其實也可以說得過去,它必須更多的了解你,才能更好的為你服務。至于你的銀行卡賬號,密碼,這本來就不應該保存在電腦上面,騰訊或許不會干這樣的事情,但360能夠完全保證你的電腦安全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你的有用的資料,重要的數(shù)據(jù),還是會被真正的木馬所獲取,360只是“貌似”站在用戶的角度,其實他只是再一次把我們的思想QJ了一次罷了,這對于360來說是經常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