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程序放到后臺時,系統(tǒng)可能將數(shù)據(jù)保存起來而讓程序進行休眠,或者僅僅運行部分服務,處理完之后結(jié)束進程而保留服務——這些都是自動處理的,也就是說,如果用戶運行的軟件都是按照Android思想而設計的,那么除了明確有退出按鍵的一部分大型程序外,其他程序是都可以運行后扔到后臺不用再管了的,當某個程序需要更多RAM時,系統(tǒng)會自動釋放掉一些不重要且最近沒有使用的程序;而當你打開某個曾經(jīng)打開的程序時,系統(tǒng)會先檢查RAM里是不是有這個程序的部分進程,然后進行恢復,這樣可以更快打開它。
當然了,如果手機本身RAM很小而且CPU不給力,系統(tǒng)自然會很頻繁的終止進程釋放內(nèi)存,這就使得許多小內(nèi)存的手機用起來感覺一卡一卡的了。于是很多論壇都開始討論怎么樣使得全殺過后空閑內(nèi)存更大、怎樣禁止自動啟動某些進程——結(jié)果空閑RAM確實大了,用起來反而更卡了——隨便切換個程序(如看書的時候來了個電話)系統(tǒng)都要重新啟動幾乎所有相關的進程,怎么能反應不遲鈍。
Android用RAM的方式,跟Windows、WM、Sybiam是兩回事。在Android里,RAM被用滿了是件好事。它意味著你可以快速打開之前打開的軟件,回到之前的位置。所以Android很有效的使用RAM,很多用戶看到他們的RAM滿了,就認為拖慢了他們的手機。而實際上,退出后重啟這些程序才真正拖慢了手機的響應。而且這些自動殺進程的軟件本身是個時刻活躍的進程,它始終在后臺保持活躍使得CPU難以消停,反而增加了耗電量。
這個問題最終我覺得應該埋怨程序員。許多國內(nèi)的Android程序員編寫的程序根本就沒有對進程進行分類,總是試圖將所有進程都保留在內(nèi)存里(例如某著名手機瀏覽器)!這就使得這些程序即使放到后臺了,它也不許系統(tǒng)對其進程進行釋放。WM、Sybiam系統(tǒng)里的內(nèi)存管理沒有這么智能,于是習慣了這種方法的程序員以及用戶就把這種內(nèi)存管理方式和使用習慣用到了Android上。所以這里建議,對于很多國內(nèi)軟件,用完之后還是按一下退出吧,而對于規(guī)范化的程序,以及系統(tǒng)自帶的那些程序(例如谷歌程序基本都沒有退出),用過之后放后臺就好
PS:
1.養(yǎng)成良好的軟件使用習慣,不用了就退出(左鍵菜單退出、亦或程序關閉按鈕、亦或直接右鍵返回桌面,切忌中間HOME鍵。
2.關閉第三方殺軟不必要的防火墻(比如來電防火墻、短信防火墻、郵件防火墻,前提你不是專門做電子商務的,一般情況下哪有那么多騷擾)別盲目的認為全部開啟是最安全的,要知道每道防火墻就是一個常駐進程,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撇開RAM不談,耗電量也不容小視!